搜尋此網誌

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

k、[16-18]色輕、色軟、色堪受持;l、[19-23]色聚、色相續、色生、色老、色無常


k[16-18]色輕、色軟、色堪受持

是色輕性,此謂「色輕」。
是色軟性,此謂「色軟」。
是色堪受持性,此謂「色堪受持」。此三種是「身不懈怠性」。

  1. 色的輕快性,這叫作「色輕」rūpassa lahutā,色輕快性)
  2. 色的柔軟性,這叫作「色軟」rūpassa mudutā色柔軟性)
  3. 色的能夠受持性,這叫作「色堪受持」rūpassa kammaññatā色適業性)。堪受持性,一般譯為「適業性」,在《清淨道論》說明以使身體的作業隨順適合工作性為特相。

這三種是「身不懈怠性」。在巴利佛教,這三種加上表色,被稱為變化色vikārarūpa)。

l[19-23]色聚、色相續、色生、色老、色無常

是諸入聚,此謂「色聚」
是色聚,此謂「色相續」。
是色令起,此謂「色生」。
是令色熟,此謂「色老」。
是色敗壞,所謂「色無常」。
  1. 諸眼等入色法的聚集、結合,這叫作「色聚」rūpassa upacaya色積集)
  2. 是色的積集,是「色相續」(rūpassa santati

這與《法集論》Dhs. 144)說相合:“yo āyatanānaṃ ācayo, so rūpassa upacayo. Yo rūpassa upacayo, sā rūpassa santatī.”(諸處的積聚是色積集。色積集是色相續。)

      3.令色法生起,這叫作「色生」(jātirūpa,生色)
      4. 令色法成熟、老化,這叫作「色老」(rūpassa jaratā色老性)
      5. 色法敗壞,這叫作「色無常」(rūpassa aniccatā色無常性)

在巴利佛教,色聚、色相續、色老、色無常這四色(沒有色生)被稱為lakkhaṇarūpa)。而《清淨道論》(Vism. 450)記載「色生」被含攝在色積集(色聚)與色相續二種色裡,所以沒有個別說明的必要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