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25年3月1日 星期六

03界

「界」:

有四種所化有情,先數習邪解脫見所集成界。何等為四?

謂於先有、先世、先身、先所得自體中,聽聞常見增上不正法,不如理作意增上力故,於今由彼為因,由彼為緣,數習邪解脫見所集成界。如說由常見,如是由斷見,由現法涅槃見,由薩迦耶見,廣說亦爾。

此中,世尊由種種勝解智力,種種界智力增上力故,尋求彼先勝解及彼後界。如其所應,為調伏彼邪勝解、界故,多分為轉四種法教。或為餘智未成熟者,令彼智成熟故;智已成熟者,令彼解脫諸煩惱故。

為初邪界有情,說因滅故行滅,由行盡門說無常性,為調伏彼邪勝解、界故。

為隨第二邪界有情,說因集故行集,由行起門說無常性,為調伏彼邪勝解、界故。

為隨第三邪界有情,由諸行苦門轉正法教,為調伏彼邪勝解、界故。

為隨第四邪界有情,

若離諸行起薩迦耶見行者,由諸行空門轉正法教;

若即諸行起薩迦耶見行者,由無我門轉正法教,為調伏彼邪勝解、界故。


【白話參考】

「界」:

有四類被教化的眾生,由於長期執著於錯誤的解脫見解,而形成了一種特定的心理狀態(界)。這四類是哪些呢?

就是那些在過去的生命、過去的世代、過去的身體,或者自己過去獲得的經驗中,曾經聽聞關於「常見」(即認為一切事物恆常不變)的錯誤教法,並且由於不如理作意(即未能正確思考和理解)而強化了這種錯誤見解。因此,這種錯誤的解脫觀念便在當下延續,成為他們的心理習性(界)。

就像對「常見」的執著一樣,還有對「斷見」(認為死後完全歸於虛無)、「現法涅槃見」(認為透過某些修行或外在行為,在現世就能徹底解脫)、「薩迦耶見」(認為有一個固定不變的「我」或「靈魂」)的執著,這些錯誤見解都以相似的方式形成他們的界。

世尊(佛陀)由於具足種種深妙智慧,能夠透視眾生內心根深蒂固的見解,以及這些見解所形成的界。因此,他依照眾生的根機,為了調伏這些錯誤見解與界,主要開示了四種法門。

  1. 針對第一類錯誤見解(邪界)的人,佛陀教導他們:「因滅則行滅」,也就是說,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由因緣生起的,當因緣消失時,事物就會滅去。因此,佛陀通過「諸行滅盡」的角度(行盡門),來說明無常的道理,從而引導這類人破除他們對於恆常性的錯誤執著。

  2. 針對第二類錯誤見解的人,佛陀教導:「因集則行集」,意思是,萬法的生起都是因緣聚合的結果。因此,佛陀從「行的生起」這個角度(行起門),來說明無常的道理,以此調伏這類人的錯誤見解。

  3. 針對第三類錯誤見解的人,佛陀從「諸行皆是苦」的角度來開示正法(諸行苦門),以此來調伏他們的錯誤見解與界。

  4. 針對第四類錯誤見解的人,佛陀依照他們對「我」的執著情況,而採取不同的教導方式:

    • 若這類人尚未產生「我見」,佛陀則從「諸行皆是空」的角度來開示正法(諸行空門)。
    • 若這類人已經生起了強烈的「我見」,則佛陀會從「無我」的角度來開示正法(無我門),以此來調伏他們的錯誤見解與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